简析近年来中国与以色列的经贸与合作

摘要:中国与以色列都是二战后建立的民族国家,近年来双方在经贸、学术、技术交流合作等领域来往频繁,互有投资合作,已经成为了彼此重要的合作伙伴。两国间的经贸发展得益于以色列与中国相近的历史与文化,得益于技术和市场、资金和企业互补的有利条件,也为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政府与以色列政府的积极推动,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都将为中以经贸下一步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好的契机

Read More »

明代开封一赐乐业寺的更名及其文化适应

摘 要:犹太教作为犹太人的民族宗教,随着犹太人的来华而传入中国。历史上在华的犹太人从整体上保持自身信仰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汉语文化发生接触,出现了诸多吸取、适应与融合的文化现象。明代开封的一赐乐业寺是犹太人在华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根据有关碑文记载,开封一赐乐业寺在明代出现了更名现象,由“清真寺”更名为了“尊崇道经寺”。更名现象的出现不单是为了与伊斯兰教相区别,更为关键的是,明代犹太教在华的文化适应与当时伊斯兰教的“儒化”倾向在策略和方式上存在着高度一致,从而考虑一赐乐业寺的更名现象与当时伊斯兰教的“儒化”倾向有关。本文聚焦于碑铭所见之明代开封一赐乐业寺的更名现象并展开讨论,从而了解其文化适应之一隅。

Read More »

以色列油气资源开发的历史透视与现状解析

摘要:以色列油气资源的开发可追溯至该国独立以前。在1967-1979年,伴随着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对西奈半岛的占领,该国油气工业呈现出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埃以和平条约》的签订迫使以色列将西奈半岛归还埃及,该国油气自给自足的梦想再度破灭。但与此同时,以色列开始着手对该国的油气工业进行调整。最终以色列在中小型能源公司的积极开拓下,于1999年以后相继取得重大勘探成果。目前,该国的常规油气工业已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非常规油气工业也已进入起步阶段,但尚缺失清晰的能源发展规划。以色列大规模的油气开发将有助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为政治和解创造条件;但同时也激化了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为地区局势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Read More »

我眼中的以色列

摘要: 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国家,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属于发达国家;是目前中东地区科技最为强大、最为现代化、经济发展最高的国家,其拥有的经济体制在中东地区是最为先进的。[1]自1948年建国之后,以色列凭借其先进的人才和过硬的综合实力一跃成为世界上先进的高科技大国和世界先进的发达国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以色列了解可能仅仅限于数次中东战争,对以色列也存在着种种误解和迷惑。本文以作者自己的在以色列的亲身经历为第一手材料,就以色列的安全现状,文化,教育,科技等展开分析。力图给读者展现出目前完整的以色列现状。 提起以色列,相信很多中国人脑海中会浮现“巴以冲突”,“中东战争”等词汇,并会主观的认为这是一个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以前的我,对以色列也是这样的看法。但经过今年暑假在以色列理工学院短短一个月的交流学习,使我对以色列的印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Read More »

以色列能源安全研究及“能源独立”分析

摘要:以色列一直是一个缺油少气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和战略拓展在历史上一直深受油气资源牵制。在国际政治现实中,石油这种战略资源对地缘政治的影响非常重大,以色列也在历史实践和现实体验中得出了上述结论。受惠于油价高企和技术突破,非常规油气资源和海上气田生产发展成熟给予了以色列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的最好机会,页岩油和海上气田大发现使得以色列不仅可能完成“能源独立”的重任,未来甚至可能成为油气出口国。并对国内经济政治和区域地缘政治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Read More »

论希伯莱语复兴的原因

[摘 要]本文从政治因素、宗教因素、民族因素及文化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希伯莱语复兴的原因。从政治因素方面看,犹太复国运动和以色列建国成为希伯莱语得以复兴的首要原因。从宗教因素方面看,希伯莱语这一记录圣经的语言为世代犹太人提供了坚定的信念,为其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宗教基础。从民族因素方面看,犹太民族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为希伯莱语的复兴提供了重要条件。从文化因素方面,基于文化民族主义和语言发展的相互关系,希伯莱语的复兴是文化和语言相互影响的自然结果。希伯莱语的复兴是语言与政治、宗教、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它的复兴即是历史的偶然,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Read More »

写给联合国独立调查委员会关于2014年加沙冲突的意见

2015年2月21日理查德•肯普上校(CBE)日内瓦,2015年2月20日 我曾是英国步兵团里的一名上校。在29年的兵役生涯中,我致力于打击伊拉克、阿富汗、北爱尔兰、大不列颠岛、德国、沙特阿拉伯和马其顿地区的恐怖主义。2003年,我担任英国军队驻阿富汗的指挥官。我参加了1990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并指挥驻波斯尼亚的英军与联合国护卫队、塞浦路斯的英军与联合国武装队共同作战。

Read More »

东方犹太民族

中东地区的犹太人现在占了以色列人口的一般,通过令人惊讶的方式影响着犹太文化,然而他们却被长期排除在国家的历史之外。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现代以色列的故事起于欧洲的凡有主意,历经西奥多•赫茨尔、犹太复国主义的先驱们、基布兹、大屠杀以及1948年的独立建国战争。在“回归锡安和新国度”早期的几十年里,以色列人的形象都是一个金发的先驱,赤膊地犁着土地;或者一位在新修的音乐厅里听着海顿作品的听众。出于历史的原因,以色列可以在中东地区找到其位置,然而现代的以色列国实际上是欧洲的投射。现代以色列国家历史是一个关于欧洲的故事。

Read More »

已划定的中东战线

中东地区过去十年一直处于其历史比例中的一个政治动荡期。曾经稳坐江山的各个政权,要么被推翻,要么惨遭削弱。新生的势力逐渐崛起,在废墟之上发动战争。 近年来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显著衰落的结果在于,巨大而混乱的冲突出现并在这些国家的毗连国土之上爆发。发展统一的以国家为忠诚对象的民族认同失败了,这意味着,一旦中央政权消失,基于族群和教派身份为基础所构成的诸军事力量就会展开它们之间不可避免的政治军事竞争。作为这一结果的教派冲突,正在席卷伊拉克和伊朗边境,甚至地中海地区。而这种冲突模式,现在也已延伸至也门。

Read More »

一场完美风暴的混乱

中东地区正在处于一个激烈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开始于1979年的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之后什叶派势力便活跃起来,现在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中东地区。这场革命使激进的伊斯兰势力死灰复燃并汇集起来,而这些势力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崩溃后便一直处于蛰伏状态。激进的伊斯兰有数种形式,均都把伊斯兰教视为解决这一地区问题和改变穆斯林国家在世界羸弱状态的良方,并作为替代现代民族国家世界秩序的更好选择。一百年前,英国和法国根据他们的需求划分中东国家边界,人为地创造了一些国家。而其中一些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其中一些面临崩溃。由于中东之前很长时间是由独裁政权统治的,各种激进的伊斯兰力量被镇压,貌似已经消失,但是现在又再次浮现。在许多地区,家庭、部落、民族团体和宗教再次成为身份和权力的标志,而不是国家。 中东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塑了本地区:伊朗伊斯兰革命、激进伊斯兰政治势力的崛起、911恐怖事件、美国对伊拉克的征服和西亚北非大动荡,这些事件推翻或者削弱了国家,并使阿拉伯民众街头势力增强。关于这些我们必须加上几点,这些事展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弱点,而国际组织也没什么大的作用,每个国家当地武装都是扮演一个摧毁者的角色。结果使现在的形势非常复杂,几种不同力量有时冲突,有时互相联手。这也许是在整个穆斯林世界之内,是一个选择关于阿拉伯国家的未来和道路的争斗。各种不同势力,一方面他们是是力求改变现状的,其中一些是无政府主义;另一些反对他们的是对现状的捍卫者。每一方都诉诸于暴力,恐怖主义丛生。而这样的情形目前已经达到了极点,也不知道现状会持续多久、如何结束。

Read More »

围困心态与以色列社会:一项政治心理学分析

摘 要:在犹太文化传统、历史上的反犹迫害以及建国后的险恶处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以色列社会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围困心态”,认为外部世界意图攻击犹太人、以色列国面临着根本的生存威胁等。这种高度消极的意识深深扎根于以色列国民的日常意识之中,它使得以色列社会对外界充满了不信任甚至产生超出实际的敌意,从而导致以色列为了生存安全不惜采取先发制人的进攻性政策。探究以色列政治及社会中的围困心态,有助于探知其内外决策中的集体心理与情感基础。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