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AL Note 56: 沙特与土耳其关系破裂或将增强沙特王储与以色列总理间的“兄弟情”
沙特记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不幸遇害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SIGNAL Note 55:中美关系波及以色列?
引言观念可以对地缘政治产生决定性影响。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美国视中国的经济增长为对全球经济福祉的良性贡献。由此产生的财富积累被认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民主化进程的初期阶段。近年来,这些看法遭到质疑,导致美国不再信任中国。西方国家对中国在国内外言行的理解,再次证实了中国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稳定威胁的担忧。虽然中国政府方面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通过相互合作拉近国家关系的一种手段加以推广,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一些美国人已经开始将其视为一种经济殖民主义形式。在美国本土,令美国人感到不安的是,《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政府支持的计划,旨在抢占先进技术领域,从而在未来几十年削弱美国经济。这些观念正极大地影响着美国的话语导向。

SIGNAL Note 54: 20世纪中东和北非犹太人的故事
3000多年来,中东一直是犹太人的家园。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开始在以色列之地上发展他们独特的文明,在那里蓬勃发展,直到公元一、二世纪被罗马人征服。公元135年,罗马人将这个国家重新命名为“叙利亚-巴勒斯坦(Syria-Palaestina)”。 犹太人曾两次被驱逐出他们的土地,历史上,亚述人、巴比伦人、希腊人、罗马人、穆斯林、十字军、奥斯曼人和英国人都曾占领过这里。从公元前586年的伊拉克开始,流亡的犹太人在中东和北非建立了犹太人中心。但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犹太人一直在不断尝试回到他们古老的国家重新定居。

SIGNAL Note 5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及心理因素 –对政策和实践的影响
中国渴望成为世界和平的推动者,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维护国际秩序。然而,建立和谐、和平的国际秩序并非易事。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热切期盼,但各国当前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复杂,战争威胁依然存在”。1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要实现敌对国家之间的和解,必须承认它们是和平进程中的正当伙伴,应得到人道待遇。然而,儿童社会化的方式常常使这一重要的先决条件复杂化,妨碍实现和平共处的前景。确保媒体和教育界采用提高宽容和接受他人的政策是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前提。 尽管大家都认为人类正在向更加平和、更加合作化的方向进化,这一点可能令人欣慰。但经济与和平研究所编制的《2018年全球和平指数》(GPI)则给出了恰恰相反的结果。报告按照和平的程度对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排名,结果表明世界和平状况连续第四年恶化。2 2017年,世界和平水平下降了0.27%,其中71个国家的和平水平有所改善,92个国家的和平水平有所下降。报告的作者指出,“《

SIGNAL Note 52: 以色列和转变的阿拉伯世界
遵循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国际关系有序发展的愿景,中国与地处亚非欧三洲交汇处的中东地区的各个国家都保持着友好关系。鉴于其地缘战略中心位置,中东必然会被纳入任何旨在加强三大洲经济联系的全面计划中。中国认识到了这条经济走廊的地缘经济重要性(1),它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尽管稳固的外交关系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至关重要,但中东地区的稳定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亚丁湾,而这里海盗猖獗。“一带一路”提出的高铁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土耳其库尔德斯坦(该地区由于在邻国叙利亚和伊拉克存在库尔德集权力量在政治上比较脆弱) (2)。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帮助打击海盗,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在吉布提建立基地。

SIGNAL Note 51: 中以研究 以色列人对中国、中国人民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和看法
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SIGNAL)主导的联合研究成果,作者如下: 李玮博士,中国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SIGNAL Note 50: 埃以关系趋暖进程
随着国际社会朝着更加紧密联系的世界秩序方向发展,习近平认为需要改变各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方式。习近平主席认为,应该以交流取代隔阂,以相互学习取代冲突,以共存取代优越。与这一理念一致,以色列正在努力重新确定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 在本期SIGNAL关注中,来自埃及的国际学者海萨姆(Haisam

SIGNAL Note 49:中东平淡应对美国耶路撒冷决定并不令人意外
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总统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特朗普的这一决定在阿拉伯和国际官员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警告说,中东各地即将爆发大规模抗议和暴力活动。 然而,这些悲观的警告大多被证明无效或过于夸大。虽然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的首都爆发了抗议活动,但参与人数不多、热情不高,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简而言之,除了加沙向以色列发射数枚火箭弹之外,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十分平淡。未能预测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以前那些激发抗议的行为主体现在大多遭到削弱。


SIGNAL关注47
中国在西方媒体中的形象 随着中国的崛起,许多西方学者、专业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对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担忧。中国积极融入传统上由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引起了西方的警觉,与此同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主导大国和谐共存为核心的全球治理理念。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时阐释这一新理念:大国关系的本质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1